保圣那中国 博客

各位看客们,看到上述标题,有猜到小编今天要写的主题了吗……

大家都知道,日企都非常注重稳定性,那这个稳定性的期限是多久呢?像日本人一样,一生只为一家打工,直到退休?哦。。。不,那不可能,也不现实。。。

不是说国人不热爱工作,不忠诚公司,只能说是想法,选择不一样吧,尤其是80末,90后一代,兴趣优先,环境优先,能力提升优先。。。

那么,在人才和企业之间,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呢?

以下是小编的个人见解,小编也是这么过来的。。。

根据大部分日企三年一签的合同期,小编把一段工作经历大致分为以下4个阶段,试用期,上手期,独立期,回馈期。

3-6个月的试用期,前半期是熟悉新同事,新公司环境,组织架构分布,部门职能,公司经营方针,理念等,后半期就是熟悉公司基本运作,大致客户以及供应商,熟悉自己职务基本工作内容,为前辈们提供一些初级助理性工作,同时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。试用期

 

转正

上手期,其实也是助理期。由最初的初级助理性工作,慢慢深入接触,做各类型资料,简单的社内外对应等,或者陪同前辈外出办事或者拜访,这个时候其实大的方向还是有部门经理或者是指导前辈把握。这个期间会根据个人努力稍有差异,平均期限也是定6个月左右。

上手期过后,大家都对本职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,也跟着前辈积累了一定的对应经验,已经正式出师了。今后这个职位的责任与义务,都由自己负责了。小编称呼这个阶段为独立期,独立完成工作,独立承担风险与收获,这个阶段是大家快速积累经验,同时也品尝成就与失落,能让人成长的过程。这个期间大致也是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。

独立期过后,无论是哪行哪业哪个职位,其实对本职工作内容都已非常熟悉,工作已经成了每天的重复动作。这个时期,是离职高峰期,原因有几点:工作环境,工作内容都太熟悉了,没有了太大的挑战性,或者是每天努力却已经得不到相应的回报,或者是夹在新人与老人之间,立场比较尴尬。。。所以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期选择跳槽。。。

小编可以理解,但是不是特别赞同。小编称这个阶段为回馈期,或者感恩期。曾经,小编也不会如此理解,你发工资,我干活,大家只是互利的契约关系。感恩回馈

确实,双方只是签署了劳动合同的契约关系。但是,试用期,上手期,在这段大家都还没建树的时候,公司给你发工资,社内进行各种培训,甚至让正在创造利润的前辈进行指导。。。这无形中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去培养你,这些,将会成为你的财富,会给今后的你带来无法估计的利益,你看到了吗?

人,要懂得感恩,懂得回馈,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。所以,小编设定了回馈期,用公司教你的知识技能,为公司多创利益。这个阶段期限就不定了,因人而异吧。

试用期,上手期,独立期,回馈期,综合算下来,其实也差不多就是一个合同期的时间。3年左右,这是小编预想的每份工作的期限,也建议各位求职者可以引以参考。。。

小伙伴们好呀!我是保圣那・深圳的小小编Shirley

 

*~*~*~*~*~*~*~*~*~*我是美美的分割线~*~*~*~*~*~*~*~*~*~*~*~*~*~*

 

最近我们将求职者推荐给日企时,企业筛选简历后万分遗憾的告诉我们:简历筛选结果,不行。。。

 

我们也万分遗憾的告诉求职者:简历筛选结果,没过。。。 1(心好累)

 

究其原因,求职者的希望工资超出职位设定的工资范围太多。

 

企业会对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的进行分析后,设定薪资范围。

在经验相近的竞争者里,如果求职者提的希望薪资高于企业的预算太多,

那么简历筛选通过的可能性就会降低。

 

但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优势,也不能勉强降低自己的标准去迎合,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。

那么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?

 

对这方面有困惑的小伙伴们,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日剧:《エンゼルバンク/转职代理人》

该剧讲述的是高中英语老师井野真真子机缘巧合,成为转职代理人(也就是俗称的猎头)并成功帮助他人转职的故事。

 

我很赞同其中主人公说的一段话:

 

 

【人の価値は自分で決めるんじゃない、決めるのは相場だ。まず相場を知ること。

その上で自分の適性価格を決める。むやみに市場に出しても売れ残るだけ。】

 

 

我们的价值,并不能简单的用数值来计算。

但是我们在职场上的价值,会随着市场行情而变动。

所以在求职上,我们必须要精明地为自己定价。

那么,你清楚自己值多少吗?

 

不清楚?带上您的简历,来保圣那吧,

在求职路上,让我们为您保驾护航!

 

image001(09-29-10-17-54)